java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


[toc]

转自:http://www.cnblogs.com/java-my-life/archive/2012/04/13/2442795.html

适配器模式(adaptor)

定义

适配器模式把 一个类的接口变换成客户端所期待的 另一种接口,从而使原本因接口不匹配而无法在一起工作的两个类能够在一起工作。

用电器做例子, 笔记本电脑插头一般都是三相的,即除了阳极、阴极外,还有一个地极。而有些地方的电源插座却只有两极,没有地极。电源插座与笔记本电脑的电源插头不匹配使得笔记本电脑无法使用。这时候一个三相到两相的 转换器(适配器)就能解决此问题,而这正像是本模式所做的事情。

类适配器

类图

实例

如下例:我们需要实现Adapteeoperation2()方法,假设我们只有Adaptee类进行规范,该类并没有给出operation2()方法,因此我们需要添加一个适配子Adapter来为Adaptee增加一个operation1()方法。

//target接口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
    /
     * 这是源类Adaptee也有的方法
     */
    public void sampleOperation1();
    /
     * 这是源类Adapteee没有的方法
     */
    public void sampleOperation2();
}

//源实现 public class Adaptee {
public void sampleOperation1(){}

}

//适配器类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Adaptee implements Target { /* * 由于源类Adaptee没有方法sampleOperation2() * 因此适配器补充上这个方法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mpleOperation2() { //写相关的代码 }

}

对象适配器

方法适配器与类的适配器模式一样,对象的适配器模式把被适配的类的API转换成为目标类的API,与类的适配器模式不同的是,对象的适配器模式 不是使用继承关系连接到Adaptee类,而是 使用委派关系连接到Adaptee类。

类图

实例

//target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
    /
     * 这是源类Adaptee也有的方法
     */
    public void sampleOperation1();
    /
     * 这是源类Adapteee没有的方法
     */
    public void sampleOperation2();
}

public class Adaptee { public void sampleOperation1(){}

}

//适配器类,扩展了Adaptee没有的operation2()方法 public class Adapter {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public Adapter(Adaptee adaptee){ this.adaptee = adaptee; } / * 源类Adaptee有方法sampleOperation1 * 因此适配器类直接委派即可 */ public void sampleOperation1(){ this.adaptee.sampleOperation1(); } / * 源类Adaptee没有方法sampleOperation2 * 因此由适配器类需要补充此方法 */ public void sampleOperation2(){ //写相关的代码 } }

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各自使用场景

类适配器使用对象继承的方式,是静态的定义方式;而对象适配器使用对象组合的方式,是动态组合的方式。

对于类适配器,由于适配器直接继承了Adaptee,使得适配器不能和Adaptee的子类一起工作,因为继承是静态的关系,当适配器继承了Adaptee后,就不可能再去处理 Adaptee的子类了。

对于对象适配器,一个适配器可以把多种不同的源适配到同一个目标。换言之,同一个适配器可以把源类和它的子类都适配到目标接口。因为对象适配器采用的是对象组合的关系,只要对象类型正确,是不是子类都无所谓。

对于类适配器,适配器可以重定义Adaptee的部分行为,相当于子类覆盖父类的部分实现方法。

对于对象适配器,要重定义Adaptee的行为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下,需要定义Adaptee的子类来实现重定义,然后让适配器组合子类。虽然重定义Adaptee的行为比较困难,但是想要增加一些新的行为则方便的很,而且新增加的行为可同时适用于所有的源。

对于类适配器,仅仅引入了一个对象,并不需要额外的引用来间接得到Adaptee。

对于对象适配器,需要额外的引用来间接得到Adaptee。

建议尽量使用对象适配器的实现方式,多用合成/聚合、少用继承。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需要来选用实现方式,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适配器模式优缺点

优点 更好的复用性   系统需要使用现有的类,而此类的接口不符合系统的需要。那么通过适配器模式就可以让这些功能得到更好的复用。

更好的扩展性   在实现适配器功能的时候,可以调用自己开发的功能,从而自然地扩展系统的功能。 缺点

过多的使用适配器,会让系统非常零乱,不易整体进行把握。比如,明明看到调用的是A接口,其实内部被适配成了B接口的实现,一个系统如果太多出现这种情况,无异于一场灾难。因此如果不是很有必要,可以不使用适配器,而是直接对系统进行重构。

和装饰者模式的区别

参考:装饰者模式

1.关于新职责:适配器也可以在转换时增加新的职责,但主要目的不在此。装饰者模式主要是给被装饰者增加新职责的。适配器 增加一个适配器来达到适应代码的解决方案。

2.关于原接口:适配器模式是用新接口来调用原接口,原接口对新系统是不可见或者说不可用的。装饰者模式原封不动的使用原接口,系统对装饰的对象也通过原接口来完成使用。(增加新接口的装饰者模式可以认为是其变种--“半透明”装饰者) , 也就是装饰者和被装饰着实现了同同一接口,被装饰者的方法可以得到强化

3.关于其包裹的对象: 适配器是知道 被适配者的详细情况的(就是那个类或那个接口)。 装饰者只知道其 接口是什么,至于其具体类型(是基类还是其他派生类)只有在运行期间才知道

nemotan /
Published under (CC) BY-NC-SA in categories 设计模式  tagged with 设计模式